我国是一个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,据统计,总数约有1.2万种,所用中草药5000余种,进入商品流通渠道的约有1150种,常用中药材约有700余种。现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,全国药材生产面积1000多万亩,常年栽培的药材近200余种,平均产量约1.25亿公斤。不过,由于受利益驱使,伪劣中药材在市场上时有出现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约有200多种中药材有被造假的情况出现。
在近几年的市场调查中发现,在一些中药材市场上出现的伪劣药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:
1. 以假乱真:
以非药物伪造制成贵重药材或者是紧缺商品。如茄茎充广藿香、酥油伪制成冬虫夏草、去皮的高粱米充薏苡仁等。
2. 掺假:
近年来,受中药材价格的诱惑,出现了正规药材加工后掺入另一种药材当中的现象,这造成了中药材品种的新混乱。中药材掺假是目前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,以便宜的或其他药材加工的下脚料参伪冒充药材。如白芍的根茎可掺入木香、丹参、猪苓等;麦冬须根亦可掺入远志、龙胆、白薇、细辛等。
3. 以次充好:
用已经浸提过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充正品中药销售。其在外观性状上与原中药极为相似,在组织细胞上没多大差异,有的由于成分没有提取完全,甚至还有类似的理化反应,所以更具有欺骗性。如浸提过的生晒人参、浸提西洋参、浸提红参、浸提三七、浸提当归。
随着打击假冒伪劣药品行动的不断深入,上述用非药物冒充制假的情况已较少见,常见的是后两种情况,特别是后一种情况,因此在外观形态上很相似的伪劣药材或饮片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。为此特举一例如下:
药典收载的白芍,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,夏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头尾及细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,晒干,即成药材。我们在接到白芍后,依据药典的规定,首先进行性状鉴别,显微鉴别,薄层色谱鉴别,重金属及有害金属限量检测,芍药苷含量测定(药典规定不少于1.6%),如果所有这些检测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,则我们判定这批白芍质量是合格的,可以进入下一生产工序;如果其他各项指标符合药典规定,但是芍药苷含量的检测为零,或者很低,则我们初步判断该药材是已经被浸提过的,属于药渣,等等。
总之,要建立全方位的药品监督检测网络和品质评价方法,才能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掺假行为,保证药品质量,为老百姓健康负责。
|